【热点追踪】那些曾辉煌一时的电商网站,易迅、凡客、麦考林、窝窝咋样了?(著名电商网站)

2023-11-22

一则工商注册名称变更的消息再次把曾经电商四小龙之一的易迅网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曾经,它是京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今,却是京东旗下一块被“雪藏”的业务。记者调查发现,易迅网目前已经关停了全部电商销售业务,转型为一家评测导流网站。而除易迅之外,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电商网站尴尬落幕之后却只能偏安一隅,难言东山再起。凡客大量削减SKU后主打文化营销;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则于今年完成退市,瞄准健康生活方式;而曾经在国内排名第一的外贸销售平台兰亭集势则管理团队变更,陷入持续亏损境地。

被收购派■代表:易迅被雪藏   

如果不是被业内曝出刚刚完成了工商注册名称、法定代表人、投资人(股权)等一系列信息变更,恐怕很少有人会想起这个曾经与京东叫板的电商网站了。在被腾讯转手给京东后,它彻底告别了电商之路。这一系列信息变更也意味着易迅彻底完成了法律意义上的交割。

记者登录易迅网看到,如今网站已大变样,甚至连电商网站常规的商品分类都已消失,而是改成晒物评测、优惠导购、众测、发现资讯、生活记录等频道,主打内容,即便是一些评测商品,在易迅中也无法购买。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B2C电商网站之一,上线于2006年的易迅网同样以3C业务起家,并凭借低价、一日三送等贴身肉搏战术长期叫板京东,并在华东地区得到认可。2010年,易迅与腾讯达成合作,后来被腾讯控股并入腾讯电商体系,通过腾讯QQ等社交软件为易迅导流。这一模式也被业内所看好。不过,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并将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以及易迅网少数股权打包卖给了京东,但是易迅没有进入京东体系,而是和京东形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正是这样一个深度合作关系拉开了易迅被雪藏的序幕。易迅网总经理汤恒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易迅和京东的合作模式是求同存异,双方已把能通过规模化提高效益的采购、物流供应链做了合并,而易迅网自身的长期战略定位则转变为“电商媒体化”。所谓电商媒体化,即是在传统电商的产品、价格、服务三个方面之外,加入内容和社群因素,具体实践则包括了产品众测和线下活动等。

坚守派■代表:凡客借文化营销硬挺   

最多曾背负十几亿元债务的凡客如今又挺过来了。不过,已是英勇不再。

凡客创始人陈年在日前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谈及明星周杰伦时的言论再次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极具挑衅意味的言论让他成为年轻人中的众矢之的,也让人想起了这家当年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但舆论浪潮来得快散得也快,好像没人关注他这次出山是为了推销凡客的文艺T恤。

众所周知,陈年在38岁时创立凡客品牌,而后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成功与失败。2007年凡客创立,2010年“凡客体”广告席卷大街小巷,凡客突然走红,当年营收突破20个亿,在全行业的地位迅速上升。第二年,凡客开始疯狂扩张,营业额目标定到60亿元,是上年度的3倍,随后又继续加码,调整到年100亿元。几个月内,新建厂房和生产线、数百新员工入职、团队扩张到1.3万人……至此,小清新的凡客,在经营管理上走形了。

疯狂的扩张也加速了凡客在管理上的失控。公司从估值50亿美元到投资人看都不看,办公楼从东三环顶级办公楼搬到南五环外,员工也从最多时的1.3万人到目前的180人。最惨时,凡客有5000多万件价值19亿元的库存积压,只能亏本清仓,还有十几亿元负债。

如今,还完债务的凡客再出发,推出免烫衬衫,发布文艺T恤,悟得新管理理念的陈年坦言,至于说凡客什么时候倒闭,可能大家还要等很多年。不过在业内看来,掉下来的凡客想要重登高峰已是难上加难。

改行派■代表:麦考林向健康美业转型   

国内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早已在电商大战中退到幕后,如今它又褪下最后一道光环。今年4月,在中概股回归浪潮下,中国“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外流通股将被完全收购,以此完成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值得一提的是,昔日电商第一股早已摒弃起家的主业,向健康美业转型。

在京东、阿里之前,麦考林曾是国内电商领域的弄潮儿,拥有无数光环。创立于1996年的麦考林,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主要经营服装、首饰、家居用品、健康用品等多种商品。凭借当时新颖的邮购目录、网站、门店等多渠道销售模式,麦考林迅速成为最受中国女性消费者欢迎的购物公司。2010年,麦考林作为国内电商领域的生力军,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B2C电商上市第一股。不过,麦考林业绩开始大幅下滑,2013年四季度净亏损1120万美元,全年亏损2660万美元。

随后,三胞集团旗下商圈网宣布斥资约3900万美元收购约63.7%的麦考林股份,并开始进行业务转型。记者如今再次登录麦考林网站看到,麦考林主要提供美容护肤、健康养生两大品类商品,昔日服饰等商品早已不见了踪影。麦考林也在宣传中称,自己为一家引领健康美丽生活方式的企业。

虽然转型难言让麦考林再次重回巅峰,但也在落寞后找到新的一席之地。麦考林财报显示, 2014年四季度,健康美丽生活方式业务线净利已达180万美元,不过由于服饰业务巨亏,整体业绩受到影响。而2015年前三季度,麦考林实现净利313万美元。

消亡派■代表:窝窝团上市后失声   

历经千险,窝窝团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虽名为国内O2O第一股,但噱头远大于实质,流血上市也让其付出惨痛代价。窝窝不仅没有凭借上市在后来的生活服务平台大战中取得胜利,而且在后续的转型中也充满变数。

作为团购市场曾经的主力选手,从2011年,窝窝团开始冲击上市。历时四年,经历了一系列闹剧后窝窝团终于在2015年完成上市,但上市当天仅募集4000万美元。上市后不久,窝窝便发现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已成新美大、百度糯米、新口碑三大巨头的天下。

此前,窝窝团宣布与众美联(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有意布局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模式,并命名为“众美窝窝”。今年6月,窝窝又宣布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的交易代码更改为“JMU”,着力向餐饮酒店行业B2B电子商务平台方向发展。随后,小南国又发布公告称,将以3.68亿港元(约3.11亿元人民币)收购窝窝9.82%的股份。以互联网生活平台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窝窝早已在生活服务领域销声匿迹。

  其实,在电商大战浪潮中,有大量像窝窝一样没能在最初深耕的领域谋得一席之地,而更多的则是如过眼云烟般快速消失,未留下一丝痕迹。(来源: 北京商报)

【盘点那些衰落的电商独角兽】

独角兽的江湖,从来都不缺乏故事,它就像一出舞台剧,台上有风花雪月,台下有眼泪鼻涕。当当网、易迅网、PPG、凡客、兰亭集势、拉手网、窝窝团、红孩子、乐蜂网、1号店,这个名单中有哪一个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独角兽?如今它们都已不复当年辉煌,有的仅在江湖中留下了它们的传说……

  没能完成从个人英雄到商业领袖的跨越——当当网

当当网成立于1999年,属于互联网最早一批创业企业,彼时BAT还没长成三大巨头,京东网上商城还未上线,刘强东还在中关村摆摊,而当当网凭借B2C模式可谓一枝独秀,2010年更是于纽交所上市,但为何后来陷入长期的盈利困局?

现在看来,当当网就像个没落的贵族,和它的创始人李国庆一样。起初李国庆展示了自己勤奋的一面,把当当网带领上市足以写入历史,但是他缺少成为大佬的气魄,无法完成从个人英雄到商业领袖的跨越。在失去了令其傲娇的资本后仍骄傲得不行,李国庆在当当网的事情上,不管是战略投资亦或是出售公司,都要求确保自己的话语权,正是这种强烈的感性意识引起了投资方的反感。尽管后面和1号店抱团取暖,亦或是和步步高合作,在前狼后虎的市场夹击中,当当网还是未能挽回其颓势。

曾几何时与当当网平起平坐的京东早已上市,今年6月市值更是突破500亿美元;而当当网如今的市值缩水仅5.45亿美元,李国庆面对这个困局,不知道会怎么想。

  依赖腾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易迅网

说起京东,当年死在京东手上的还有易迅网。易迅网创立于2006年,由新蛋离职员工卜广齐创立,当年可是和京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011年销售额达20亿,2012年翻了三倍,更在巅峰时刻成立“打猫狗指挥中心”叫嚣阿里和京东。但这B2C巨头怎么会在半年内轰然崩塌呢?

翻看易迅网的陈年历史不难发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卜广齐眼里,物流一直是易迅网对抗京东的最佳筹码,而腾讯一开始的入股更是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不仅给易迅网提供强大的流量支持,其资金投入更是帮助易迅网建设起物流仓储体系,但这一切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易迅网逐渐被腾讯控股。尽管在2013年的双十一易迅网一度攀爬至顶峰,但命运早已不是自己的了。

2014年3月,腾讯和京东达成交易,易迅网被京东合并了。但因其业务与京东多有重叠,且易迅网的巨额亏损影响京东的IPO,除了整合一小部分外就等同于被“雪藏”了。一个曾经雄心勃勃的B2C电商,走到了曲终人散的境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PG

2005年,李亮创立了PPG,凭借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地毯式广告轰炸,迅速成为市场领导者,连获三轮融资,更拟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又有谁能想到短短的两年后,PPG殁。

现在看来,PPG的陨落是因为其没能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道理。PPG的崛起是因为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广告商以及相信这个商业模式的VC一起帮着PPG垫资,PPG才得以高歌猛进;之所以陨落是因为PPG陷入困境的时候,上下游和VC倒戈相向。原本PPG一枝独秀占据的市场突然闯进几个蛮横的竞争者,青睐PPG的消费者被大肆分流,搞得PPG的货卖不出压在自己手里,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VC不给钱了,PPG只好低价销售存货以求自保,动作一出引得整个市场一片哗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广告商更是在这种特别时间补了一刀,彻底断送了PPG的命。

  2007年,PPG面临被法院冻结银行存款并搬走物资的窘境,更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偏离小而美的定位,说好的不忘初衷呢?——凡客

  借鉴了PPG模式的凡客于2007年创立,在完成7轮融资后,估值超过30亿美金,离上市很近。凡客一时风头无两,为何后来会销声匿迹?

除却凡客的品牌文化价值低而导致用户忠诚度低、背后没有雄厚资本撑腰外,导致其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的主要是——凡客忘记初衷,偏离了其最初小而美的定位,大肆扩展产品线,混淆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最疯狂时的凡客,拥有30多条产品线,销售的产品不仅有服装,还有家电、数码、百货等。在SKU数量最多的时候,凡客上销售的商品款式曾高达19万种。而量产就影响了品控,凡客必然失败。

而后估值逐渐缩水,长期深陷囫囵,从上万人裁员到300人,从疯狂扩张到战略收缩,凡客走了三年时间。尽管陈年在近期也在学习雷军的小米试图打造爆款,但大势已去,凡客已被江湖除名。

  跨国B2C模式,遭受内外夹击——兰亭集势

兰亭集势成立于2007年,兰亭集势的基本商业模型是跨国B2C,三年内连获三轮融资,2013年6月6日登陆纽约交易所。素有“外贸电商第一股”之称的兰亭集势,为何后来被收购?

鼎堃跨境电商俱乐部创始人徐鼎鑫认为,兰亭集势走到今天,是内部战略失误及外部变化的双重因素影响。“我认为涉及五个方面,一是阿里巴巴速卖通直接影响了兰亭近几年的收入,增速大幅放缓;二是谷歌算法的变化,导致其获取流量困难,而独立站主要就是靠流量;三是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兰亭支出大幅增加;四是海外仓储物流建设遭遇到税务方面的问题,造成了现金流受阻;五是品类扩张过快,SKU太多。”

  现今的兰亭集势局面异常难堪,员工大量离职,于供应商矛盾也重重,奥康国际在收购了兰亭集势后被拖累,仅三个月就亏损了2.7亿元。

  模式不对,盛于冲动,哀于糊涂——拉手网

拉手网作为最早的团购大佬,于2009年成立,盛世时代仅一年就拿到了3轮融资,更是被贴上资本的宠儿、老百姓的本地化生活助手、商户的救命稻草这一系列的标签,2011年估值高达11亿美金。“千团大战”中,拉手网发展势头一直被看好,为何如今落得无尽唏嘘的下场?

究其根本会发现——盛于冲动,衰于糊涂。要知道团购这一模式是不可行的,因为其毛利率低,大部分都是靠着融资来支持的,要是单枪匹马烧钱作战,一旦哪天资金链跟不上就步履维艰,所以构建生态体系,打开流量变得尤为重要。但是拉手网在急速融资后,一味地烧钱扩大规模,野蛮生长,唯IPO至上,却糊涂地忽视了内功的修炼,其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远跟不上迅速扩张的脚步,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2011年拉手网冲击IPO失败,元气大伤,慢慢跌出了团购网站的第一梯队,最后也落得一个被收购的下场。

  多行不义必自毙——窝窝团

当时的“千团大战”中还有一名不容忽视的种子选手——窝窝团,其巅峰时刻的交易规模也一度蹿升至行业前五。那么为什么窝窝团在迅速扩张后,交易额又出现了急速跌落?

现在看来就会发现,多行不义必自毙。且不论它爱谎报融资、转型概念不清楚、还一味冲击IPO,单其期权纠纷就为自己设下定时炸弹了,爆炸的那一秒即到达纳斯达克天堂的那一刻。在2011年下半年,窝窝团A轮融资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并因操作不规范引发多起集体维权案件。很多人曾获得期权,但是因未上市,不具备行权条件,相关纠纷一直处于隐伏状态。2015年初,在窝窝团向纳斯达克提交招股书后,便陆续有涉及纠纷的当事人开始通过法律向窝窝团主张权利。尽管4个月后,徐茂栋带领窝窝团成功上市,看似美好,实际底子已然虚空。

  今年6月份,窝窝团宣布和众美联合并,成立众美窝窝团,徐茂栋担任联席董事长。同年9月份,窝窝团宣告剥离其主要的团购业务,悄然无息地退出了江湖,徐茂栋也随之慢慢淡出。

  市场还需教育,生不逢时——红孩子

在2012年,对于中国百万家庭、百万育婴妈妈来说,红孩子这一品牌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彼时红孩子是国内专业性最强的母婴和化妆品垂直电商,年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注册会员达750多万,为何在同年的九月底并购入驻了苏宁电商呢?

红孩子并购进入苏宁电商,有着时不我与,生不逢时的无奈,但其实说是强强联手、积极博取共赢局面更为贴切。说红孩子生不逢时是因为当时的母婴市场尚不成熟,要赢就必须先进行教育,而对于母婴生态圈的构建,不是“红孩子”一家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将新老用户、行业伙伴、品牌供应商、教育培训机构、母婴媒体等线上、线下各类与母婴群体需求紧密结合,并依托红孩子母婴网这一桥梁推出更多全新的服务项目。所以苏宁的并购帮助了红孩子扩大业务盘子、增加流量、同时带进了苏宁云商先进的物流、O2O理念等。

  用巴菲特的话说,红孩子此时只需耐心做时间的孩子,期许未来携手苏宁共赢。

  过分倚重明星效应——乐蜂网

乐蜂网表面看或许是另一个红孩子,但现今的局势看来,乐蜂网就是被唯品会收购了。乐蜂网由知名电视人李静于2008年创办,倚仗明星效应及背后的红杉资本,其在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12年销售额达到18.9亿元,更是与聚美优品形成对垒的格局。为何后来会被收购?

在互联网时代,明星效应确实能帮助乐蜂网在短期内聚集人气,获得巨大口碑,但过分得倚重明星效应使得乐蜂网的偏离了电商的核心,乐蜂网从最初的单纯线上渠道演变成一家品牌运营公司,业务链条扩充越来越长,没能明白究竟要做什么,模糊了定位,使得整个公司的战略摇摆不定。

随后在红杉资本的推动下,唯品会收购乐蜂网75%的股份。虽然李静宣称这是一次战略投资,但实际上早已失去了控制权。另一方面,乐蜂网在与聚美优品的竞争中已落入下风。相关数据显示,聚美优品2013年的销售规模在90亿元左右,而乐蜂网2013年的销售额则大概在30亿元左右,约为聚美优品的三分之一。(本文综合自北京商报 深圳商报 亿欧网等。)

2016年《现代物流报》(钢铁版)、

《现代物流报》(综合版)可分别订阅

《现代物流报》(钢铁版)

邮发代号:17—67  

逢周、周三出版,全年订价198元

《现代物流报》(综合版)

邮发代号:17—72    

逢周五出版,全年订价为156元。

全国各地邮电局(所)均可办理订阅手续。

垂询热线:电话:4000-5656-98

更多内容请关注《现代物流报》电子版,

咨询热线:0311-88600736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dwlbwq@qq.com

(投稿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及联系方式)